總是憶起才覺甜
四月天,陰雨連綿,想起又有好些日子沒給家中打電話了。打開通話記錄,上周又有奶奶三個未接來電。人吶,總是在下雨天就多愁善感,點開奶奶的號碼,回撥了過去……
“喂?”
“奶奶,是我。”
一些零碎的畫面隨著奶奶那頭的聲音一起浮現(xiàn)。
我是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,和我一起的還有兩個堂哥。記得從我會說話起,爺爺就給我做了幾盒子麻將大小的識字卡片。爺爺?shù)拿P字像印刷般寫在卡片上,少說也有幾百張。長大些,爺爺又手把手教我算數(shù),一大把年紀又買了奧數(shù)書,自學再教我。“學習就踏踏實實學習,玩才能痛痛快快地玩”對我,爺爺總是諄諄教導。我是沒上過幼兒園的,可我小學的入學成績是全班前三,倒也不是驕傲,不過如今想起,盡是爺爺?shù)墓凇?ldquo;你爺爺是政協(xié)退休的黨員,在我們村屬最有文化的了。”奶奶每每提起爺爺,總是滿眼崇拜,嘴角不自覺上揚。
“睡不完的瞌睡攢不住的力。”這句話是我聽過爺爺說過最多的話了。從小我就喜歡睡懶覺,爺爺總是教育我要勤奮,這話在當時就是左耳進右耳出的耳旁風,可等成人了,反而覺得道理深刻,還常常拿來勸自己身邊的朋友。時至今日,想想每個奮斗的晝夜,多半是因為爺爺?shù)倪@句話才堅持了下去。想想自己長成今日模樣,應該是爺爺奶奶的驕傲吧。
小時候,爺爺總是一大早去買菜,中午就能吃到爺爺做的大餐,對,就是爺爺做的,頓頓是大餐。每每想到奶奶這輩子就沒做過飯就心生羨慕。“想起我嫁給你爺爺?shù)牡谝惶,你老奶奶讓我蒸饃,我當時不會呀,硬著頭皮蒸好了。”奶奶眼中的笑意像是要溢出來,“你爺爺見了猜怎么說,‘你這饃蒸的得兩個人抬著吃!’”偶爾,爺爺忙起來,奶奶也會做幾次飯。在我的印象里,他們也會因為些柴米油鹽,從雞毛蒜皮吵到世界大戰(zhàn)。不過,但凡奶奶做的飯爺爺最后都會吃得一粒不!,F(xiàn)在想來,也是老夫老妻愛情的甜。
“看你寫的字,馬鱉倒出了還!”奶奶從小就嚴格要求我的字,“雖然我不識字,但我能看出來寫的好不好看。”每次說起奶奶不識字,總有鄰居問:“這么多年,當家的也沒教教你認字?”奶奶總笑著不回話。上次因為家事奶奶和大伯起了沖突,大伯說了氣話:“你懂個啥,大字不認識一個。”奶奶當時就閃了淚,“這輩子你爸可是沒說過我不識字……”事后奶奶每每提起,都會拉著我的手飽含淚水:“你爺爺是咱們這一家的根,他不在了家就開始分裂了,但只要我還在一天,家里事我就要管,這個家不能散……”我心中頓時五味雜陳。
家有千口,主事一人。爺爺是我們家的根,是我們家的魂。爺爺奶奶不僅帶大了父親一輩人,也教育出一代孫輩人。兩個堂哥年輕有為已成家,我也不算差。如今不住在一起了,逢年過節(jié),各家都會到奶奶家團聚,看到堂哥家的孩子表演才藝,才覺爺爺樹下的無形家風吹過了兩代人,又在下一代延續(xù)。家之興替,無異于此。
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,家是人們靈魂深處最溫馨的港灣。如今,時代在進步,祖國繁榮了,人民富裕了。學習用點讀機,做飯用全自動鍋,掃地用機器人,教育公平發(fā)展,科技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人們幸福感倍增。那些當年用過的“老物件”也都“下崗”了,但爺爺樹立的家風永不磨滅。每當我回到家,就會覺得又回到了最初夢想啟航的地方,每次回家都會給我?guī)硇碌牧α。若每個人都把實現(xiàn)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,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我們14萬萬人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來,就是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。
滴答滴答,外面雨勢漸漸小了。是時候抽空回家一趟了。
( 編輯:徐偉 ) |
我家的“人事間”故事丨總是憶起才覺甜(劉淵瀅)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2-05-01 打印

- 上一條:我市強化“五一”期間疫情防控工作
- 下一條:戰(zhàn)疫情 保供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