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65歲的馬士友是盧氏縣城關鎮(zhèn)西關村村民,2012年8月入選“中國好人榜”,同年,榮獲河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,2013年獲得河南省道德模范稱號。2021年,他用河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獎勵給個人的5萬元資金,組建了“盧氏縣見義勇為義務救援隊”。20多年來,他始終熱心公益、舍己救人,用最質樸的方式詮釋善良、溫暖家鄉(xiāng)父老。 7月17日晚,記者見到了剛剛參加完當?shù)匾粓鰬蛎曰顒拥鸟R士友。“我本身喜歡戲曲,考慮到村里看戲的人多,就想著借機宣傳防溺水活動。”馬士友說。在這20多年的堅守中,馬士友已經將救人和防溺水宣傳變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這一切都源于洛北大渠邊的一聲呼救。 洛北大渠寬8米、深2米多,穿城而過、水流湍急,是溺水高發(fā)區(qū),卻也是馬士友童年里最好的游樂場。“那時候夏天沒什么玩的,我和小伙伴就會下水玩,經常一玩就是一整天。”馬士友表示,正是童年的這些經歷,讓他練就了好水性,為日后救人奠定了基礎。因為對大渠有著深厚的感情,馬士友便選擇將自家的房子蓋在附近。“第一次救人是在1992年的元旦,當時房子剛剛蓋好,我還在樓上干活時突然聽到有人呼救,說孩子掉到水里了。”馬士友回憶說,當時他從樓上往水渠望去,果然見到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孩子在水中掙扎,他來不及多想便沖了過去,跳入了冰冷刺骨的水中。由于天寒地凍,渠邊臺階分外濕滑,馬士友幾次托舉都不能把孩子送上岸,這幾乎耗盡了他的氣力,最終他奮力將孩子救了上來。從水里出來后,馬士友渾身打戰(zhàn),出現(xiàn)了痙攣反應,抽搐的青筋如蚯蚓般爬滿了他的小腿。 1997年,有位女子在河道邊洗衣時不慎落水,出于求生本能,慌亂中女子死死抱住前來營救的馬士友。動彈不得的馬士友也被灌進許多水,多虧幾位熱心群眾伸出援手,大家合力才把女子救上岸。上岸后,想到剛才的情景馬士友也感到后怕。每當看到救人后氣喘吁吁的馬士友,妻子不由得擔心落淚,希望他能多為自己和家人考慮。這時馬士友總是低下頭無言以對,隨后又會給妻子做工作——活生生的一條人命擺在眼前,怎么能不管呢? 馬士友告訴記者,在救人的過程中,他收獲了很多精神上的財富,許多獲救者曾帶著現(xiàn)金和厚禮登門拜謝,都被他一一婉拒。“他們中的很多人經常來看我,這么多年我們已經成了親人和朋友。”馬士友說。 在馬士友舍己為人精神的感召下,漸漸地在他身邊形成了一個見義勇為團體。2021年7月,河南省部分地區(qū)遭受洪澇災害。馬士友和三門峽市愛心人士趕往新鄉(xiāng)衛(wèi)輝市開展救援,面對肆虐的洪水和急需救援的群眾,他和隊友連續(xù)作戰(zhàn)6天6夜,將300多名受災群眾送往安全地帶。 2021年的這次救援經歷,讓馬士友產生了在家鄉(xiāng)成立救援隊的想法,恰好河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獎勵給他5萬元,他將獎金全部用于采購汽艇、救生衣等救援物資,組建了“盧氏縣見義勇為義務救援隊”,他的兒子也成了第一批隊員。2022年,馬士友還自費8萬元,將自家的兩間小屋改造成救援隊的辦公室。“這么多年,媳婦其實還是理解我的,這次蓋辦公室多虧了她支持。”提起此事,馬士友非常感謝妻子的付出。 目前,“盧氏縣見義勇為義務救援隊”共有18名正式隊員和24名志愿者,每年都有定期的集中培訓。“救一個人就是成全一個家庭,我今年的愿望就是繼續(xù)擴大救援隊的力量,幫助更多的人。”馬士友說。 |
“救人專業(yè)戶”馬士友:20余年間勇救15名落水者
本報記者 史融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3-07-18 打印
